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网游小说 >夺宋:水浒也称王 > 第1111章 治水

第1111章 治水(1 / 2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对于任何一个占据了北方的政权而言,治理黄河都是极其重要的工作,新汉也不例外。

王伦称帝后,王定六就一直负责黄河巡防的事务,对开封府以东河段,延续了前宋旧制,不断进行着堤坝修缮维护、沿河岸栽种林木的工作。

即便贪图享乐如赵佶,也曾特意下诏,在孟州、滑州一带广植林木。

前宋对治理黄河相当重视,甚至对黄河水位、水色、涨水期、枯水期在每年十二个月内的不同情况,都做了详细的区分,黄河水势的不同,对堤岸的影响、冲刷出的地形不同也做了极其详细的区分,更甚至观察了黄河水涨落带来淤泥的不同情况。

前宋时,负责治水的都水监每年孟秋时节都会准备大量的“春料”,用来修建堤坝,这种堤坝主要出现在黄河容易决堤的地方,称之为埽场,从孟州河段一直到黄河入海,就沿途分布了四十五个埽场。

本朝为了治水,专门设了虞衡寺,并且沿黄河监测站点又多了一个日常性的检测方式,那就是“称水”,即以特定的容器装盛黄河水,等泥沙沉淀之后,进行称重。

朝廷也再次延续了前宋制度,从孟州河段一直到入海口,分设了五十四处埽场,各设官吏日常巡查,从洪武十一年下半年开始,黄河堤坝的修缮也更换了材料。

先前王伦曾经让李俊从东南诸岛国收集火山灰,以河砂、黏土等掺杂,以牛力搅拌,“发明”出了原始混凝土,广东行省南海府城内的一些道路、广西行省宁越府的部分官道,就是以这种原始混凝土铺设修建的。

于是很快地,从东南运输而来的火山灰大部分都被调运至黄河,朝廷便开始以原始混凝土为堤坝,逐渐对五十四个埽场的老式竹笼巨石堤坝进行了更换。

就如同王伦推行的诸多政策一样,治理黄河并没有大规模征调民夫,而是缓慢且有力地一直推动着。

加固堤坝只是一种应对措施,朝廷又命陕西行省省立农学堂研究能够固土的草木植物,每年拨付一批钱粮,专款专用,用来在陕西北部黄河段两岸植树。

毕竟没有发生杜充为了阻挡金兵南下、挖掘黄河大堤的混账事,黄河虽然仍旧有水患,而且时有发生,但总归是控制在了朝廷勉强可以接受的程度。

王伦很清楚,性情无常的黄河母亲绝不可能会一直似最近二十年这么安宁的,北方气温降低,也稍微有一个好处,那就是黄河中下游降水少,河流水势不会突然暴涨。

所以他拼命鼓励民间使用煤炭,派出勘探人员,在河东、漠南、辽东、山东、陕西、黔中等各地寻找煤矿,几乎是在强制性地要求百姓使用蜂窝煤,出台了比前宋更加严格的山林树木保护制度。

这样一来,起码在百姓燃料需求方面,尽可能地保护天下各地、尤其是黄河两岸的植被,防止黄河中游的进一步沙漠化。

云中、五原这两个河套平原大府,朝廷也强制性地要求百姓必须种植“草方格”,每户百姓每年种植一定面积,朝廷就给予赋税减免等各种优惠。

为了预防黄河突然改道,王伦又派了雷横与翟源,沿着山东行省境内的黄河故道进行巡视,不允许百姓在黄河河道内开荒,禁止民间破坏河道,并组织沿岸百姓对河道干涸地段进行了淤积挖掘与疏通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